作者: 馬 琳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01-06 10:04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中共菏澤市委關于制定菏澤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建議》提出了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市人社局局長李建剛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人社部門作為民生部門,將深刻認識“十四五”期間的新形勢新要求,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力推進“社保惠民”、大力推動“歸雁興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人社服務質效等措施,完成各項工作目標。
“十四五”時期,市人社局將按照《建議》的要求, 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就業規模保持穩定,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帶動就業效應更加明顯。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體制機制基本健全,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十四五”時期全市城鎮計劃新增就業30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2.5萬人。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市場調節就業為主,通過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等多種渠道,實現供需雙方的高效匹配。依托鄉鎮(街道)、社區(村),大力開發基層就業崗位。通過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構建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適應勞動者和市場需求的職業培訓制度,提高培訓后就業率。加大創業扶持力度,以創業促就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創業擔保貸款融資服務。
“歸雁興菏”有力推動了“產業回歸、人才回引、資金回流”,“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建設一批特色突出、設施齊全的返鄉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低成本、多要素、便利化創業服務。重點圍繞我市“231”特色產業體系,引進一批優質返鄉創業項目。完善創業項目庫,健全在外人員信息庫,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加強返鄉創業服務站建設,凝聚在外菏澤人的強大力量,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新增在外人員返鄉創業26萬人,領辦創辦實體8萬家,帶動就業45萬人,項目資金達到1000億元。
筑牢底線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建議》提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市民政局局長趙斌表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守好民生保障的最后防線。“十四五”期間,市民政局將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兒童福利建設,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等目標任務。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社會救助體系改革,深化社會救助工作制度創新縣區試點,加快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成立市縣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構建各部門互聯互通的大救助格局。
趙斌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不斷提高城鄉低保標準,確保應保盡保。全面落實分散供養人員照料服務責任,推動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照料,2025年年底前有意愿的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 推動兒童福利院轉型升級,打造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平臺,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困境兒童保護體系,豐富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形式和內容。
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深入落實《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全面實施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工程,促進養老設施合規有序發展
繼續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動鄉鎮敬老院改善設施條件并面向全社會開放,提高運營效益,增強護理功能,打造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大力發展農村幸福院等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設施,加強分級分類管理。
提高社會事務管理水平,“十四五”末,公益性公墓基本滿足群眾安葬需求;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突破菏澤魯西崛起戰略實施,積極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打造一批社會組織創新發展示范點;鼓勵社會組織開展公益創投項目,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提升城鄉社區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水平;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落實城市社區工作者3崗18級薪酬工資待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建議》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通過繼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發展民生中贏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發展。《建議》順應群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我市將加力補齊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教育、醫藥衛生體制等民生領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體系,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 馬 琳